本文转自:遵义日报
22名孩童共上融合课
特需儿童与普通学童在互动中双向成长
本报讯 (记者 陈义鹏)8月10日,遵义市第一实验幼儿园内,一场特别的“融合课堂”热闹开展:14名特需儿童与8名普通儿童围坐在一起,跟着老师画画、做手工。这是“星宝启学长效融护”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幼小衔接实训营的日常场景,也是遵义市特殊教育刘晓敏工作坊为特殊儿童搭建的“入学适应桥”。
本次公益实训营为期15天,由遵义市特殊教育刘晓敏工作坊携手遵义市第一实验幼儿园联合举办。22名参与儿童按教育阶段分为两个班型:即将升入小学的“转衔班”和即将升入幼儿园大班的“大班”。其中,14名儿童存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全面发育迟缓或语言发育迟缓等情况,属于特需儿童;另外8名普通儿童则以“融合伙伴”的身份参与项目。
“我们希望特需孩子能在真实的集体环境中,学会参照和模仿正向行为。”工作坊坊主刘晓敏道出了活动的初衷。她说,不少特需儿童在家庭或一对一的环境中表现稳定,但进入集体后,容易出现情绪急躁、脱鞋、拍桌子等适应问题,这正是幼小衔接中常见的“隐蔽性适应障碍”。实训营特意安排普通儿童参与,就是为了让特需儿童在日常互动中观察同伴的课堂礼仪和社交方式,为将来融入小学集体生活打下基础。
“普通孩子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成长。”遵义市第一实验幼儿园副园长雷莎说,8名普通儿童在照顾同伴的过程中,学会了包容与关爱。由特殊教育教师、幼儿园老师、小学资深教师组成的“跨校师资团”,让课程兼顾专业性与适应性——从《残障观与融合教育》讲座到IEP(个别化教育计划)评估指导,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制支持方案。
活动期间,孩子们在集体活动中能够主动跟随指令,14名特需儿童的课堂专注时长也大幅提升。同时,这样的活动让他们真切感受到了班集体的温暖。
据了解,遵义市特殊教育刘晓敏工作坊是响应融合教育发展需求成立的公益团队,成员来自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及普通中小学。该团队由遵义市教育体育局管理,目前,在区域学前融合教育发展方面发挥着专业支持与引领作用。
杨方配资-专业正规安全股票配资公司-实盘杠杆-股票配资最新消息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